一、 个人简介
薄景山,男,1957年12月出生,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地质工程学院专任教师。曾任长春地质学院工程地质教研室副主任,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吉林省地震局局长,防灾科技学院院长。1982年获长春地质学院学士学位。1988年获长春地院硕士学位。1996年获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博士学位。1998年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土木、水利博士后流动站出站。1997年入选中国地震局“跨世纪科技人才”第一层次人选,1998年获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起任博士研究生导师,2003年入选“中国地震局优秀人才百人计划”第一批人选,2017年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兼任中国地震学会工程勘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编委;《世界地震工程》编委;吉林大学兼职教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部级奖励9项。
目前的科学研究主要面向城市防震减灾规划、区域地壳稳定性与水库诱发地震、地震危险性分析、岩土工程抗震稳定性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等领域,从事土层地震反应分析和设计反应谱的标定、地下结构动力稳定性分析和岩土边坡动力稳定性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方向:土层结构对设计地震动影响和场地分类方法的研究;地震动的输入形式对坝体地震响应的影响;岩质边坡地震破坏机理及稳定性分析方法的研究;地震地质灾害评价和治理方法研究。发表论文170余篇,撰写专著三部,目前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6人,博士研究生18人;目前在学硕士研究生10名,其中防灾学院8名;带博士研究生10名,其中防灾学院教师5名。
二、 学习与工作经历
2017年12月至今,任地质工程学院专任教师;
2006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防灾科技学院工作,任防灾科技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兼任中国地震学会工程勘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编委,《世界地震工程》编委,吉林大学兼职教授;
2004年12月至2006年8月在吉林省地震局工作,任吉林省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
1998年11月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土木、水利博士后流动站出站;1996年5月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
1992年3月至2004年11月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学习和工作(期间:1995年起先后任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和工会主席等职);
1988年长春地院地质工程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
1982年1月至1992年2月在长春地质学院学习和工作,任长春地质学院工程地质教研室副主任兼工程地质研究室副主任;
1982年1月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三、主持或参与的主要科研、社会服务项目:
(一)参加长江三峡区域地壳稳定性和水库地震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被"长江三峡工程可引性论证报告"采用。提出了水库诱发地震发震水平的概率预测模型,提出了地壳稳定性分级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根据区域应力场和局部应力场分析,结合光弹试验确定地壳危险区的方法。上述两方面的研究成果均应用于三峡工程的论证,其成果均被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上交给国务院的《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采用。
(二)在岩土工程抗震方面做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工作。在地震危险性分析方面,针对Cornell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用数学物理模型模拟在统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的活动构造带地震发生规律的方法,建立了模拟孕育和发震机理并且具有随机性特征的简化力学模型。
(三)"九五"期间,作为副主编协助主编胡聿贤院士编制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该图已作为国家标准颁布使用,在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主要从事土层结构对地震动的影响、边坡动力稳定性和土坝动力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
(四)作为项目负责人,组织实施了西昌市防震减灾规划项目、松原市活断层探测项目、松原防震减灾规划项目、三河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三河防震减灾规划项目,为推进城市防震减灾综合水平的提升做出了多方面的应用研究和推广。
四、 获奖及荣誉称号情况
(一)1997年入选中国地震局“跨世纪科技人才”第一层次人选;
(二)1998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三)2003年入选“中国地震局优秀人才百人计划”第一批人选;
(四)2017年12月,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作为团队负责人;
(五)20多年来,主持并参加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一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获工程力学研究所所级一等奖2项。
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2002年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壹等奖。
2.大庆萄北油库-哈尔滨炼油厂输油管线穿越松花江岩土工程勘察,2002年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叁等奖。
3.地震地表断裂及对地下管道影响的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2003年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壹等奖。
4.地震地表断裂及对地下管道影响的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2003年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贰等奖。
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贰等奖。
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2006年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壹等奖,国家级奖(证书编号2006-357-1-04-G-R04) 。
7.土层结构对设计反应谱的影响 ,2007年度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
五、社会兼职情况:
中国地震局科技委委员;国家地震安全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学会工程勘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黑龙江省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副主任;黑龙江省人民防空学会副理事长;海南省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委员;《防灾科技学院学报》编委;《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编委;《自然灾害学报》编委;《世界地震工程》编委;《灾害学》编委;《华南地震》编委;《防灾减灾工程学报》编委;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创新基地特聘研究员;吉林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岩土工程研究所兼职教授。
六、代表性学术论文、专著与专利
(一)作为副主编参与编写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二)参与编写国家标准《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
(三)主编《农村民居抗震实用技术》,地震出版社,2018年7月第一版
(四)共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代表性学术论文:
1. 薄景山,李孝波,段玉石,苏占东.九寨沟7.0级地震学校建筑震害调查与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8,38(05):120-128.
2. 张兆鹏,薄景山,常晁瑜,李孝波.阳安铁路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18,62(09):28-33.
3. 李平,薄景山,肖瑞杰,张宇东.地震动河谷场地效应研究[J].震灾防御技术,2018,13(02):331-341.
4. 沈超,薄景山,张建毅,黄静宜,李孝波.土工离心模拟技术在断层错动研究中的应用[J].自然灾害学报,2018,27(03):47-55.
5. 于汐,薄景山,唐彦东.重大岩土工程可接受风险标准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8,27(03):56-67.
6. 王亮,薄景山,李孝波,常晁瑜.砂土液化判别方法研究若干进展[J].世界地震工程,2017,33(04):141-150.
7. 孙强强,薄景山,孙有为,张兆鹏.几何参数对隧道地震反应影响的二维数值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17,33(04):49-58.
8. 彭达,薄景山,李孝波,杨顺.海原特大地震诱发滑坡灾害的研究现状[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7,19(03):28-36.
9. 孙强强,薄景山,彭达,蒋晓涵.瑞利阻尼矩阵对深厚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17,39(04):713-718.
10. 卢玉林,薄景山,陈晓冉.瑞典圆弧法水平条分模型的误差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17,39(03):496-501.
11. 谭启迪,薄景山,郭晓云,常晁瑜.反应谱及标定方法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世界地震工程,2017,33(02):46-54.
12. 卢玉林,薄景山,陈晓冉,王丽.基于滑动面倾角权重的边坡稳定性评价[J].水力发电,2017,43(05):33-36.
13. 卢玉林,薄景山,陈晓冉,王丽,卢滔.瑞典圆弧法积分模型的边坡稳定性解析计算[J].应用力学学报,2017,34(02):257-263+402.
14. 卢玉林,薄景山,陈晓冉,王丽.考虑渗流和地震时的砂土边坡稳定性计算[J].重庆大学学报,2017,40(01):65-75.
15. 黄静宜,薄景山,沈超,张建毅.强震地表破裂工程评估研究的若干进展[J].自然灾害学报,2016,25(06):94-104.
16. 孙强强,薄景山,李孝波,王欣.土层时域分析中黏滞阻尼形式的比较[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6,36(06):171-179.
17. 李孝波,薄景山,王欣,万卫.基岩地形对地震动影响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7,39(03):460-468.
18. 卢玉林,薄景山,王丽,卢滔.渗流地震双重工况下砂土边坡稳定性解析计算[J].应用力学学报,2016,33(05):772-778+932.
19. 齐文浩,薄景山,王竞.四类场地基本周期对比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16,32(03):48-52.
20. 卢玉林,薄景山,陈晓冉,王丽,卢滔.渗流耦合作用的基坑两级边坡应力场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6,12(04):946-951+1076.
21. 李煜东,薄景山,孙强强,王亮,乔峰.ABAQUS中黏性边界条件的实现及应用[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7,37(02):250-257.
22. 常晁瑜,薄景山,李孝波,李煜东,张兆鹏.考虑饱和两相介质的土层地震反应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6,33(07):110-114.
23. 常晁瑜,薄景山,张兆鹏,谭启迪,王亮.地下水对地震动参数的影响[J].地震工程学报,2016,38(03):366-372.
24. 孙强强,薄景山,孙有为,张兆鹏.隧道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现状[J].世界地震工程,2016,32(02):159-169.
25. 兰景岩,薄景山,李煜东,张美玲.砂卵石大三轴试验及在边坡地形效应中的应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6,36(01):157-163.
26. 李平,刘红帅,薄景山,李孝波,于晓辉.汶川M_S8.0地震河谷地形对汉源县城高烈度异常的影响[J].地球物理学报,2016,59(01):174-184.
27. 卢玉林,薄景山,陈晓冉,王丽,卢滔.渗流边坡地震拟静力法稳定性的简化计算[J].水力发电,2016,42(01):29-33.
28. 李平,薄景山,袁一凡,肖瑞杰,刘红帅.汶川地震中九襄断裂对汉源烈度异常的影响[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5,50(06):1055-1060+1073.
29. 李孝波,薄景山,万卫,王欣.基岩地形对地震动影响研究[J].国际地震动态,2015(09):171.
30. 门妮,薄景山,孙有为,齐文浩.汉源县背后山滑坡动力稳定性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15,31(03):211-219.
31. 李平,薄景山,李孝波,肖瑞杰.安宁河河谷及邛海地区土层场地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J].岩土工程学报,2016,38(02):362-369.
32. 于汐,薄景山.重大岩土工程风险评估研究现状[J].自然灾害学报,2015,24(03):12-19.
33. 卢玉林,薄景山,王丽,卢滔.渗流应力耦合的基坑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J].水力发电,2015,41(06):43-46+121.
34. 齐文浩,薄景山,阮璠,华永超.中国场地分类方法的一种改进方案[J].自然灾害学报,2015,24(01):234-238.
35. 尹洪峰,薄景山,李平.核电厂软岩地基地震反应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5,35(01):44-49.
36. 阮璠,薄景山,齐文浩,沈园园,李煜东.对UE土体动力本构模型的修正[J].地震工程学报,2014,36(04):963-967.
37. 万卫,薄景山,郭晓云.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反应谱平台值衰减特性研究[J].地震学报,2014,36(06):1032-1042+1155.
38. 李孝波,薄景山,齐文浩,王熠琛,阮璠.地震动模拟中的谱元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4,29(05):2029-2039.
39. 万卫,薄景山,李孝波,李平.城市建筑物震害快速判定预测方法[J].自然灾害学报,2014,23(03):230-236.
40. 黄静宜,薄景山,蒋靖祥,万永革,孙如江.辽西钓鱼台海岸基岩节理特征及构造解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14):135-141.
41. 齐文浩,刘红帅,薄景山.场地分类的新指标——土层等效周期[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33(06):228-235.
42. 万卫,薄景山,李孝波,李平.基于PKPM设计程序的高层结构震害预测方法[J].世界地震工程,2013,29(03):139-144.
43. 薄景山,李孝波,孙有为,齐文浩,李平,门妮.中国大地震烈度异常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13,29(03):101-106.
44. 沈军,薄景山,于晓辉,卢滔.2013年4月20日芦山7.0级地震发震构造及地震地质灾害特点[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3,15(03):1-8.
45. 李孝波,薄景山,李平,王振宇,赵培培.地震烈度异常研究的若干进展[J].地震学报,2013,35(03):430-440+451.
46. 齐文浩,薄景山,刘红帅.水平成层场地基本周期的估算公式[J].岩土工程学报,2013,35(04):779-784.
47. 郭晓云,薄景山,巴文辉.汶川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统计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33(02):55-59.
48. 兰景岩,卢滔,吕悦军,薄景山.海底软弱场地非线性地震反应及其应用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3,46(S1):172-179.
49. 张建毅,薄景山,林玮,蔡晓光,赵培培.北川县城土层特性对地震动的影响[J].自然灾害学报,2013,22(01):130-139.
50. 李巨文,薄景山,卢滔,蔡晓光,张建毅,张宇东.玉树7.1级地震学校建筑震害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3,22(01):123-129.
51. 李平,薄景山,孙有为,张宇东,李孝波,赵金鑫,万卫.安宁河及邛海周边地区地脉动特征分析[J].地震研究,2013,36(01):81-85+141.
52. 薄景山,张建毅,孙平善,李伟,李平.震害指数及有关问题的讨论[J].自然灾害学报,2012,21(06):37-42.
53. 郭晓云,薄景山,巴文辉,田启文,李平.最小二乘法分段拟合标定反应谱方法[J].世界地震工程,2012,28(03):29-33.
54. 李平,薄景山,齐文浩,刘德东,肖瑞杰.土层结构对汉源烈度异常的影响[J].地震学报,2012,34(06):851-857+880.
55. 郭晓云,薄景山,巴文辉.汶川地震不同场地反应谱平台值统计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2,32(04):54-62.
56. 刘红帅,薄景山,杨俊波.确定岩质边坡地震安全系数的简化方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31(06):1107-1114.
57. 张建毅,薄景山,王振宇,林玮,卢滔.汶川地震局部地形对地震动的影响[J].自然灾害学报,2012,21(03):164-169.
58. 邱志刚,薄景山,罗奇峰.土壤剪切波速与标贯击数关系的统计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2,21(02):102-107.
59. 张建毅,薄景山,袁一凡,黄静宜.活动断层及其避让距离研究综述[J].自然灾害学报,2012,21(02):9-18.
60. 盛俭,薄景山,佴磊,邹春红.近断层地震动场预测——以长春市为例[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2,32(02):48-53.
61. 王冲,薄景山,齐文浩,李平,刘明军,王怀刚.输入界面对地表加速度峰值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31(06):55-61.
62. 邱志刚,薄景山,罗奇峰.土壤剪切波速与埋深关系的统计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11,27(03):81-88.
63. 袁一凡,薄景山,路鹏,李德伦,邓金宪,于晓辉.西昌市强震断裂避让调查研究[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1,13(02):1-12.
64. 郭晓云,薄景山,李巧燕,门妮,杜敏.砖墙-钢筋混凝土墙组合结构震害预测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31(02):11-16.
65. 郭晓云,薄景山,张宇东,孙有为,李平.抗震设计反应谱的标定方法[J].世界地震工程,2011,27(01):66-71.
66. 谭周地,薄景山.四川汶川地震灾情特重的地质解释[J].土工基础,2011,25(01):78-80.
67. 李平,薄景山,孙有为,郭晓云,门妮.场地类型对反应谱平台值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31(01):25-29.
68. 孙超,薄景山,孙有为.上覆岩层性质对采空区地表变形影响研究[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0,12(04):62-65+69.
69. 夏峰,薄景山,郑涛,占伟.基于FLAC3D的矩形硐室围岩松动圈确定[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0,12(04):66-69.
70. 卢滔,薄景山,张建毅,刘小阳,门妮,蔡晓光.汶川地震北川县城建筑物震害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30(06):19-23.
71. 张建毅,薄景山,李平,李巨文.玉树地震地表破裂对建筑物影响的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30(06):24-31.
72. 李平,薄景山,孙有为,门妮,林玲玲.西昌市场地剪切波速与土层深度经验关系[J].世界地震工程,2010,26(04):13-17.
73. 李平,薄景山,孙有为.剪切波速差异性对地震反应的影响[J].世界地震工程,2010,26(S1):133-137.
74. 孙超,薄景山,刘红帅.地下结构动力反应特性数值模拟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10,26(S1):153-156.
75. 齐文浩,薄景山,张忠利.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的研究现状[J].世界地震工程,2010,26(S1):368-372.
76. 蔡晓光,薄景山,孙有为,李平,邱志刚.亚洲部分国家抗震设防标准的比较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10,26(03):54-59.
77. 盛俭,薄景山,王佳蕾.围岩位移自动监测记录系统[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0,12(02):1-4.
78. 齐文浩,薄景山,郭迅,刘德东,刘奇斌.汶川地震中一个特殊场地研究初探[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30(03):53-58.
79. 孙有为,薄景山,李平,郭晓云,蔡晓光.地震对地下硐室围岩动压力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30(03):171-177.
80. 齐文浩,王振清,薄景山.土层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及其检验[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0,31(04):444-450.
81. 卢滔,薄景山,李巨文,刘晓阳,刘启方.汶川大地震汉源县城建筑物震害调查[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29(06):88-95.
82. 薄景山,齐文浩,刘红帅,刘博,刘德东,孙有为.汶川特大地震汉源烈度异常原因的初步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29(06):53-64.
83. 薄景山,迟宝明.赴日本学术交流与防灾教育考察纪实[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9,11(02):139-141.
84. 孙超,薄景山,齐文浩,兰景岩.地下结构抗震研究现状及展望[J].世界地震工程,2009,25(02):94-99.
85. 孙有为,薄景山,孙超.地下洞室松动圈的研究方法与现状[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9,11(02):13-17.
86. 孙超,薄景山,刘红帅,齐文浩.采空区地表沉降影响因素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39(03):498-502.
87. 齐文浩,薄景山.一种新的土体动力本构模型[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29(01):169-174.
88. 孙超,薄景山,孙有为.采空区沉陷研究历史及现状[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8,10(04):128-131.
89. 尹洪峰,薄景山,裴向军.美姑河某水电站库区岸坡稳定性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56-58.
90. 兰景岩,薄景山.土动力学参数对设计反应谱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03):184-188.
91. 盛俭,薄景山,佴磊,张羽.长春市区尖山子—卡伦断层活动性研究[J].现代地质,2008(02):288-292.
92. 盛俭,薄景山,佴磊,张羽.活动断层若干问题研究回顾[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8(01):44-51.
93. 刘红帅,杨俊波,薄景山,刘德东.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对岩质滑坡稳定性的影响[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8(01):37-40.
94. 齐文浩,薄景山.土层地震反应等效线性化方法综述[J].世界地震工程,2007(04):221-226.
95. 盛俭,薄景山,佴磊,张羽.水电站坝址地震危险性评价[J].东北水利水电,2007(12):3+28+71.
96. 杨清福,薄景山.长白山天池火山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自然灾害学报,2007(06):133-139.
97. 盛俭,薄景山,佴磊,张羽.伊通河断裂探测及活动时代研究[J].东北水利水电,2007(11):68+70+72.
98. 盛俭,薄景山,佴磊,张羽.浅层人工地震在长春市断层探测中的应用[J].自然灾害学报,2007(05):116-120.
99. 刘红帅,薄景山,刘德东.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7(03):20-27.
100. 兰景岩,薄景山,吕悦军,齐文浩.地震动反应谱影响因素研究的若干进展[J].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2007(00):27-34.
101. 兰景岩,薄景山,吕悦军,齐文浩.地震动反应谱影响因素研究的若干进展[J].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2007(00):27-34.
102. 郭迅,薄景山.既有地下结构安全性鉴定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02):229-236+241.
103. 兰景岩,薄景山,吕悦军.剪切波速对设计反应谱的影响研究[J].震灾防御技术,2007(01):19-24.
104. 齐文浩,薄景山,李贞德.江口水库诱发地震的有限元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06):7-10.
105. 齐文浩,薄景山,刘德东,刘红帅.强震记录对三个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程序的检验[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05):32-35.
106. 吴兆营,薄景山,刘志平,邵喜彬,李忠伟.东北地震区b值和地震年平均发生率的统计分析[J].东北地震研究,2005(03):27-32+72.
107. 刘红帅,薄景山,吴兆营,刘德东.土体参数对地表加速度峰值和反应谱的影响[J].地震研究,2005(02):167-171.
108. 刘红帅,薄景山,刘德东.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研究评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01):164-171.
109. 刘红帅,薄景山,耿冬青,吴兆营.岩质滑坡稳定性有限元分析[J].岩土力学,2004(11):1786-1790.
110. 吴兆营,薄景山,刘红帅,丁仁杰,齐文浩,刘德东.岩体边坡地震稳定性动安全系数分析方法[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4(03):237-241.
111. 刘德东,薄景山,刘红帅.大庆地区地面沉降问题初探[J].自然灾害学报,2004(04):140-145.
112. 薄景山,翟庆生,吴兆营,齐文浩.基于土层结构的场地分类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04):46-49.
113. ]薄景山,翟庆生,刘红帅,孙超.场地分类及其在我国的演变[J].自然灾害学报,2004(03):44-49.
114. 薄景山,翟庆生,吴兆营,齐文浩.三种土层结构反应谱特征周期的统计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03):124-129.
115. 吴兆营,薄景山,杜国林,刘德东,刘红帅.采空区对地表稳定性的影响[J].自然灾害学报,2004(02):140-144.
116. 薄景山,吴兆营,翟庆生,齐文浩.三种土层结构反应谱平台值的统计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02):23-28.
117. 侯兴民,薄景山,杨学山,刘德东.互相关函数在单孔法剪切波速测量中的应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02):59-63.
118. 薄景山,李秀领,刘德东,刘红帅.土层结构对反应谱特征周期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05):42-45.
119. 薄景山. 土层结构对地表加速度反应谱的影响[A].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03:7.
120. 薄景山,李秀领,刘德东,刘红帅.土层结构对反应谱平台值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04):29-33.
121. 薄景山,李秀领,刘红帅.土层结构对地表加速度峰值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03):35-40.
122. 薄景山,李秀领,李山有.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影响研究的若干进展[J].世界地震工程,2003(02):11-15.
123. 吴兆营,景立平,薄景山.土石坝地震稳定性分析评述[J].世界地震工程,2003(01):44-50.
124. 刘红帅,薄景山,穆浴波,李广杰.滑坡位移动态预测——以中里滑坡为例[J].灾害学,2002(04):39-42.
125. 薄景山,徐国栋,景立平.土边坡地震反应及其动力稳定性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02):116-120.
126. 薄景山,景立平.地震小区划中的土动力学问题[J].世界地质,1997(02):67-72.
127. 薄景山,廖振鹏.单一震源地震发生的等效物理模型[J].自然灾害学报,1996(04):36-42.
128. 薄景山,廖振鹏.震源耦合的等效物理模型[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6(03):11-21.
129. 薄景山,陶夏新,周宏.渤海裂谷系的形成和演化[J].东北地震研究,1996(03):7-14.
130. 薄景山,廖振鹏.中国大陆强震活动规律及模拟研究评述[J].世界地震工程,1996(02):1-7.
131. 谭周地,薄景山.水库地震——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灾害[J].华南地震,1989(04):55-66.
132. 谭周地,薄景山,张树林.长江三峡工程坝址地震危险性分析[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9(03):335-342.
133. 薄景山.水库诱发地震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世界地质,1989(01):9-14.
134. 谭周地,薄景山.水库地震发震强度的概率预测模型及长江三峡工程水库地震可能发震水平的预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9(03):22-25.
135. 薄景山.长江三峡工程庙河—奉节库段水库诱震危险性分析[J].华南地震,1988(03):7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