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概况 >> 学科带头人 >> 正文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学科带头人:景立平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0-06-02 [来源]: [浏览次数]:

景立平,生于1963年5月,博士,现任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岩土工程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20年1月1日,聘为防灾科技学院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学科带头人。

教育背景

●1993.9-2000.1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导师:廖振鹏院士。

●1985.9-1988.7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工程与防护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导师:门福录研究员。

●1981.9-1985.7吉林大学数学系力学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0,11—至今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1996,10.—2000.11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任副研究员;

●1991,10—1996.10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

●1988,8—1991,10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

●2000,5-2002,7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

●1998年1月-1998年3月作为访问学者在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2020年1月1日——至今,聘为地质工程学院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学科带头人。

研究领域

地震工程:(1)近场波动数值模拟理论和数值求解方法研究。(2)复杂场地地震波传播规律和场地效应研究;

地下结构:地下结构抗震及数值模拟,地下结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及分析

岩土地震工程:(1)饱和多孔介质动力学的理论和数值求解方法的研究;(2)饱和土壤地震液化分析、判别及其危害性研究;(3)室内土动、静力试验方法和技术研究;(4)土工结构地震稳定性计算分析;(5)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土体液化试验;(6)室外现场土动力学参数测试分析。

主要研究成果

近场波动数值模拟的人工边界和内域不同的计算格式结合会产生计算失稳问题,这一失稳机理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本人利用GKS定理进行了深入研究,首次给出了人工边界与内域格式结合的高频和零频失稳机制,在理论上解决了无界域波动数值模拟稳定性问题。研究成果对分析现有波动数值模拟稳定性及选择合理的计算格式与人工边界结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这一研究结果将波动数值模拟稳定性问题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该成果已被许多相关学者引用,并在此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显式有限元与多次透射公式结合的改进稳定性方案。

带领学术团队设计制作了国内目前最大的叠层三维模型剪切箱,完成了一系列地下结构模型的三维振动台试验及数值模拟工作,给出了地铁车站、隧道的动力反应规律、地震破坏模式及地震破坏机理,为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提供了理论和试验依据。

对粉土地震液化问题进行了动三轴和小型振动台的实验研究,提出了适合粉土地震孔隙水压力增长的初步模型,并在地震模拟振动台上完成了粉土大模型的地震液化试验(模型箱尺寸3.8×2.0×1.6米),试验结果为京沪高速铁路徐州段的粉土地基的液化判别和施工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见。

对汶川地震中土石坝的震害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根据对震害资料的统计分析,首次给出了土石坝群体震害快速评估方法,对土石坝单体震害方法进行了改进,提高了评估精度和效率,给出了土石坝单体及群体评估软件。这方面主要研究成果编写于专著《汶川地震中小型水库震害与数据库》中 ,(陈国兴,景立平,李永强)

砂土地震液化引起的地面侧移和横向扩展是引起岸边结构、生命线工程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对这一破坏的机理和计算分析研究的较少。本人在国内较地早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对砂土液化诱发的地面侧的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利用Newmark滑块模型及有效应力原理,考虑孔隙水压力增长对砂土抗剪强度的影响,提出了计算砂土地震液化诱发地面永久侧移的计算方法。

对饱和多孔介质动力学方程组的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个交替方向隐式差分数值方法,并证明了其数值计算是稳定的。

提出了近场波动数值计算的应力-速度有限元解耦交叠格式。

提出了一个适合动静荷载同时存在情况下的人工边界条件组合方式。

利用饱和多孔介质动力学理论,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复杂介质条件和复杂地形条件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重点研究了欠饱和土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目前负责的在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复杂水域环境下长大隧道地震破坏机理与减灾控制技术,本人为项目参加单位负责人。(经费80万元)(5143800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滨海软土地基地震失效与城市重大基础设施耦联灾变控制技术之子课题——滨海软土地基地震失效与城市重大基础设施耦联灾变控制技术,(经费50万元)本人为项目参加单位负责人。(2016YFC0800205)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多模块高温堆桩基及抗大飞机撞击分析研究(多模块高温堆核岛厂房桩基分析研究,经费360万元)协作研究单位负责人。(2018.1-2019.12)

近年主持的主要课题

1.公益性行业专项项目: 地下结构地震破坏数值模拟与振动台试验研究 ,2008.7-2011.7

2.公益性行业专项项目:汶川8.0级地震建筑震害研究及震害数据库建设之水坝震害数据库建设及震害报告编写,2010.1-2012.12

3.公益性行业专项项目:大震生命线工程灾害损失评估新技术研究之水利设施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方法研究,2010.1-2012.12

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专题,抗震设防要求与地震动输入关键技术,2006.10~2009.10

5.国家“973”计划项目“城市工程的地震破坏与控制

中,地震动场数值模拟子课题。

6.复杂场地地震波动的数值模拟,中国地震局‘十五’重点项目,2001-2005。

7.复杂地形和复杂地层中地震波传播规律及对地面运动影响,地震联合基金项目,2002-2004。

8.地铁隧道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地震联合基金项目,2005-2007。

获奖成果

1.“饱水地层中的波传播与土壤地震液化理论”1999年获中国地震局科技进步壹等奖。(排名第三)

2.“近场波动数值模拟及其应用”2002年获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壹等奖。(排名第四)

3.“京沪高速铁道液化土地基试验测试研究”2006获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三)

4.2016年中国地震局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研究生培养

2000年聘为硕导,2003年聘为博导,目前共招收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40多名,其中毕业博士9名,毕业硕士20名;近年来指导的博士与硕士研究生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了60多篇论文,其中被SCI,EI检索论文20多篇。2015年毕业的邹炎,博士论文被评为中国地震局优秀博士论文。

科研团队建设

本人1985年在吉林大学数学系力学专业毕业后,考入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师从门福录研究员,攻读硕士学位。其后,师从廖振鹏院士,攻读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工程波动数值模拟理论研究工作。本人在门福录研究员和廖振鹏院士两位老科学家的悉心指导下较全面掌握了岩土地震工程学基础理论和近场工程波动理论。在多年的科研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能够把握该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规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在自己创建的科研团队中,能够很好的规划科研团队的研究方向,抓住当前本研究领域关键问题,指导团队的研究工作。

专业特长

毕业于吉林大学数学系力学专业,具有良好的数理功底,在波动理论稳定性分析方面充分显示了这方面的优势,由于长期在岩土工程室工作,对岩土工程动、静试验设备都非常熟练的掌握和使用,在多年的工作中亲自完成了大量土动力学试验,对土的动力特性了解和掌握的非常全面。由于完成了多个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的液化、地下结构模型试验,具有丰富的试验经验,对岩土工程大型振动台试验中的模型箱、模型设计,试验过程的掌控具有独到之处。

社会兼职

1.防灾科技学院兼职教授,给防灾科技学院的研究生主讲《岩土工程抗震和试验技术》,《地震波动理论》两门专业基础课。(2015-2018)

2.中国地震学会岩土工程防震减灾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

3.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专业委员会第五届理事;

4.中国地震学会第六届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5.《世界地震工程》编委;

7.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科技委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

联系方式

电子信箱:jing_liping@126.com

发表论文

第一作者

[1]景立平,卓旭炀,王祥建.复杂介质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J].岩土工程学报,2005,04:393-397.(EI)

[2]景立平.动力有限元方程显式逐步积分格式稳定性条件[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东北分会.东北岩石力学与工程分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东北分会,2005:5.(EI)

[3]景立平,陈国兴,李永强,汤皓.汶川8.0级地震水坝震害调查[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01:14-23.

[4]景立平,陈国兴,李永强,王宝光.汶川地震中江油市水坝震害调查与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9,02:1-10.

[5]景立平,卓旭炀,王祥建.复杂场地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06:16-23.

[6]景立平,崔杰,李立云,郑志华.粉土液化的小型振动台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03:145-151.

[7]景立平.多次透射公式实用形势稳定性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04:20-24.

[8]景立平.波动有限元方程显式逐步积分格式稳定性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05:20-26.

[9]景立平,崔杰,李立云,郑志华.徐州市棠张镇饱和粉土液化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06:160-164.

[10]景立平,孟宪春,孙海峰,邹炎,陆博迪.三层地铁车站振动台试验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06:159-166.

[11]景立平,姚运生,郑志华.饱和粉土液化特性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06:160-165.

[12]景立平,罗强,崔杰.饱和粉土液化和应变特性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05:252-257.

[13]景立平,孟宪春,孙海峰,邹炎,陆博迪.三层地铁车站振动台试验的数值模拟[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2,01:98-105.

[14]景立平,廖振鹏,邹经相.多次透射公式的一种高频失稳机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01:7-13.

[15]景立平,吴兆营,邹经相.近场波动数值模拟稳定性问题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02:17-21.

[16]景立平,王绍博,张荣祥.砂土液化诱发的地面侧移机理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6,03:128-136.

[17]景立平,李玉亭,王绍博.砂土液化诱发地面侧移分析[J].东北地震研究,1996,04:41-50.

[18]景立平,廖振鹏.透射边界真实反射系数的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7,02:21-26.

[19]景立平,廖振鹏.局部和全局边界条件的组合[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03:8-14.

[20]景立平,廖振鹏.波动方程的应力-速度有限元解耦交叠格式[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04:1-7.

[21]景立平,金星,松波孝治.唐山地区震源模型及局部

场地效应[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8,04:23-29.

[22] Jing Liping, Liang H, Li Y, et al. Characteristics and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Damage to Dams in the Ms 8.0 Wenchuan Earthquake[J]. Journal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2011, 10(3):349-358.(SCI)

[23] Liping Jing , Yongqiang Li, Xianchun Meng, Haifeng Sun. Impact Analysis of Input Boundary in Soil-Structure Dynamic Interaction [J]. Proceedings of the Elev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P993-998.(ISTP)

指导学生发表论文,本人为通讯作者

[1]李立云,崔杰,景立平,杜修力.饱和粉土振动液化分析[J].岩土力学,2005,10:142-145. (EI)

[2]孙海峰,景立平,王宁伟,孟宪春.振动台多功能叠层剪切箱研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12:2498-2506.(EI)

[3]王伟,景立平,李小春.二维弹塑性土层的波动数值模拟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S1:3092-3100.(EI)

[4]梁海安,景立平,李永强,刘春辉.汶川地震震损水坝特征及震害影响因素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2,01:28-31.(EI)

[5]王海东,景立平,曹宇,李奇,丛秀枝,何晓东.顶底板抽采巷在高突工作面瓦斯治理中的应用[J].煤矿安全,2012,06:96-98.(EI)

[6]梁海安,景立平,李永强,刘春辉.汶川地震溃坝险情土石坝烈度分布及震害特征[J].岩土工程学报,2012,07:1323-1328.(EI)

[7]孙海峰,景立平,孟宪春,王宁伟.振动台试验三维叠层剪切箱研制[J].振动与冲击,2012,17:26-32. (EI)

[8]邹炎,景立平,李永强.隧道穿过土层分界面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S1:3340-3348.(EI)

[9]孙海峰,景立平,王树伟,孟宪春.地下结构地震破坏机制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S2:3627-3635.(EI)

[10]邹炎,景立平,崔杰,李永强.基于Hardin曲线的土体边界面本构模型在ADINA软件中的实现[J].岩土力学,2015,01:75-82.(EI)

[11]李永强,景立平,单振东,张锋.基于两相介质理论之土层弹塑性大变形地震反应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5,11:1986-1991.(EI)

[12]李永强,景立平,宾佳,单振东,张雷,张锋.基于改进CM模型的土石坝三维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 2016, 49(S2) :1-6. (EI)

[13]李启成,景立平.随机点源方法和随机有限断层方法模拟地震动的比较[J].世界地震工程,2009,01:6-11.

[14]李启成,景立平,李中宁.用经验格林函数法和随机方法模拟卢龙地震的比较[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02:13-18.

[15]孙海峰,景立平,孟宪春,王宁伟.ABAQUS中动力问题边界条件的选取[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03:71-76.

[16]李永强,景立平,梁海安,刘春辉.汶川地震中土石坝地震灾变过程三维再现[J].水力发电学报,2011,06:98-103.

[17]李启成,景立平.经验格林函数方法理论上的改进[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2,03:16-22.

[18]李启成,景立平.经验格林函数方法模拟地震动研究现状[J].世界地震工程,2012,04:89-94.

[19]宾佳,景立平,崔杰,邹炎,李永强.反应位移法中弹簧系数求解方法改进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4,03:525-531.

[20]梁海安,杨泽平,景立平,薛凯喜.汶川地震绵阳市土石坝地震易损性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3,12:73-76.

[21]邹炎,景立平,崔杰,宾佳.基于可液化场地地震反应数值模拟的影响因素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5,02:242-248.

[22]宾佳,景立平,崔杰.反应位移法计算参数的灵敏度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5,02:270-276.

[23]邹炎,景立平,崔杰,李永强.饱和砂土中箱型隧道的地震反应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15,02:329-335.

[24]宾佳,景立平,崔杰,邹炎,李永强.自由场与土-地下结构场动力特征对比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15,03:191-196.

[25]李启成,景立平.经验格林函数方法的理论探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03:39-44.

[26]张孝波,景立平,肖文海.大型河谷场地地震动特性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0,06:644-649.

[27]张孝波,景立平,孙海峰,孟宪春.土-结构接触面对圆形隧道动力反应的影响[J].世界地震工程,2010,S1:326-329.

[28]梁海安,景立平,李永强,任长青.汶川地震土石坝震损方向性问题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10,S1:197-201.

[29]李永强,景立平,梁海安,任长青.土体动剪切模量测定及非线性拟合方法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10,S1:247-252.

[30]孟宪春,景立平,孙海峰.地铁运行对地面环境的振动影响[J].世界地震工程,2010,S1:310-314.

[31]孙海峰,景立平,孟宪春.地下结构地震响应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10,S1:330-334.

[32]吴兆营,景立平.土石坝地震稳定性分析方法简介[J].东北地震研究,2003,01:60-65.

[33]吴兆营,景立平,薄景山.土石坝地震稳定性分析评述[J].世界地震工程,2003,01:44-50.

[34]李启成,景立平,任常愚.浅谈板块运动的外部力源[J].地球学报,2008,02:241-246.

[35]梁海安,景立平,李永强,刘春辉.“5.12”汶川地震震损水坝特征及震害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抗震防灾专业委员会.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抗震防灾专业委员会,2011:6.

[36]李永强,景立平,梁海安,刘春辉.汶川地震中土石坝地震灾变过程三维再现[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抗震防灾专业委员会.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抗震防灾专业委员会,2011:7.

[37]梁海安,杨泽平,景立平,薛凯喜.汶川地震绵阳市土石坝地震易损性分析[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抗震防灾专业委员会.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3年)[C].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抗震防灾专业委员会,2013:5.

[38]张雷,王宁伟,景立平,方晨,李永强,程前.淤泥质软黏土的电动加固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J].自然灾害学报, 2016, 25(3): 78-86.

[39] Zou, Y., Jing, L. P., Sun, H. F., Li, Y. Q. Analysis of Seismic Factors to Tunnels in the Earthquake[C].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2, 166-169: 2182-2189.(EI)

[40] Li, Y. Q., Jing, L. P., Liang, H. A., Liu, C. H., Zou, Y. Three-dimensional elastic-plastic dynamic interaction of earth dam and intermountain basin[C].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2, 166-169: 2383-2390.(EI)

[41] Liang, H. A., Jing, L. P., Li, Y. Q., Liu, C. H. Earth-rock Dam’s Seismic Vulnerability Analysis of Mianyang City in the Wenchuan Ms8.0 Earthquake[C].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2, 166-169: 2151-2158.(EI)

[42] Liang, H. A., Jing, L. P., Yang, Z. P., Li, Y. Q. Effects of Epicentral Distance and Seismogenic Fault Distance on Seismic Damage of Dams in Wenchuan Earthquake[C].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3, 353: 2187-2190.(EI)

[43] Sun, W. F., Jing, L. P., Zou, Y., Yang, N. B., Li, Y. Q. Shaking Table Test to Underground Structures in Layered Foundation[C].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3, 353: 1461-1465.(EI)

[44] Sun Haifeng, Jing Liping, Meng Xianchun. Selection of Artificial Boundary Condition on Soil-Structure Dynamic Interaction[J].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10, 450:498-501.(EI)

[45] Zhang Lei, Wang Ningwei, Jin Li-ping, et al.. Electro-Osmosis Chemical Grouting of Mucky Clayed Soil [J]. The Electronic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16,(21):2061-2069.(EI)

[46] Bin Jia, Jin Li-ping, Li Yong-qiang. Seismic Analysis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s Based on the Static Finite Element Method[J]. The Electronic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16(21): 2307-2315.(EI)

[47] Zhang, L., Wang, N. W., Jing, L. P., Fang. C., Shan, Z. D., Li, Y. Q. Electro-Osmotic Chemical Treatment for Marine Clayey Soils: A Laboratory Experiment and A Field Study[J]. Geotechnical Testing Journal.(SCI)

[48] Li, Y. Q., Jing, L. P., Liang, H. A., Liu, C. H. 3D Nonlinear Seismic Response of Earth Dams Considering Local Site Effects[C]. Proc.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Challenges in the 21st Century-Commemorating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the Birth of Professor Huixian LIU, Harbin, 2012.

[49] Li, Y. Q., Jing, L. P., Xiong, Y. L., Gu, L. L., Zhang, F. 3D Dynamic Interaction between Earth Dam and Uneven Liquefiable Sandy Ground Based on CM Model[C].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omputer Methods and Advances in Geomechanics, Kyoto, 2014.

[50] Haifeng Sun, Liping Jing, Xianchun Meng. Effect of the Stiffness Ratio on the Force Applied to Underground Structure[J].Proceedings of the Elev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P993-998.(ISTP)

[51] Xianchun Meng, Liping Jing , Haifeng Sun. Plane Strain Form of Duncan-Chang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BAQUS [J]. Proceedings of the Elev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P993-998.(ISTP)

[52] Haian Liang, Liping Jing, Yongqiang Li and hunhui Liu. Analysis on Dam Seismic Damage Pattern by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 [C]. Proc. of the 11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Guangzhou, China, 2010,Ⅱ2216-2221.(ISTP)

[53] Li, Y. Q., Jing, L. P., Bin, J., Zhang, L., Wang, G., Shan, Z. D., Zhang, F. Unified Description for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ypical Marine Soil and its Application[C]. Proc.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arine Engineering Geology, Qingdao, 2016.

[54]Li Y. Q., Wang G., Jing L. P., Zhang L., Cheng X. J. Unified description of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ypical marine soil and its application [J]. Shock and Vibration, 2017, 2017: 1-18. (SCI, IF=1.857)

[55]Cheng X. J., Jing L. P., Cui J., Li Y. Q., Dong R., Wang G. A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water layer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immersed tunnel [C]. Proceeding of 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sia Urban GeoEngineering, Changsha, China, 2017 (EI)

[56]Lei Zhang, Liping Jing, Ningwei Wang, Chen Fang, Zhendong Shan, Yongqiang Li. Electro-osmotic chemical treatment of marine clayey soil using CaCl2 solution [C]. Proceeding of 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sia Urban GeoEngineering, Changsha, China, 2017 (EI)

[57]程新俊,景立平,崔杰,李永强,董瑞.不同场地沉管隧道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7,52(06):1113-1120.(EI)

[58]宾佳,景立平,李永强.基于变形修正的反应位移法改进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7,31(02):38-43.

[59]Cheng X. J., Jing L. P., Cui J., Li Y. Q., Dong R. Shaking Table Tests for Immersed Tunnels at Different Sites[J]. Shock and Vibration, 2017, 2017: 1-11 (SCI, IF=0.880)

[60]Zhang, L., Wang, N. W., Jing, L. P., Fang. C., Shan, Z. D., Li, Y. Q. Electro-Osmotic

[61]Shan Zhendong, Ling Daosheng, Liping Jing, Yongqiang Li.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the transient response of a fluid/saturated porous medium halfspace system subjected to an impulsive line source.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214, 1041-1060, 2018. (SCI, IF=2.528)

[62]董瑞,景立平,单振东,张雷,刘廷俊.含弱渗透性覆盖层砂土液化离心机振动台试验,第十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2018.8.22-25,上海

[63]董瑞,景立平,单振东,张雷,刘廷俊.含弱渗透性覆盖层饱和砂土地震液化特性研究,第十届全国土动力学学术会议, 2018.11.02-04,南京.

[64]马荣,李永强,景立平,单振东,刘廷峻,汪刚.弹性波入射时半圆弧凹陷地形对地表位移影响研究,第十届全国土动力学学术会议, 2018.11.02-04,南京.

[65]尹志勇,孙海峰,景立平,杜秋男.农居结构隔震技术研究现状[J].世界地震工程, 2018, 34(2): 157-165.

[66]徐琨鹏,景立平,宾佳.地下结构强制反应位移法和反应加速度法的对比分析[C].第十届全国土动力学学术会议, 2018.11.02-04,南京.

[67]尹志勇,孙海峰,景立平,农居工程地基砂垫层隔震体系性能试验研究[C].第十届全国土动力学学术会议, 2018.11.02-04,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