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概况 >> 师资力量 >> 正文

徐国栋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2-10-06 [来源]: [浏览次数]:

1.个人简介

徐国栋,男,工学博士,副教授,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地震风险管理、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工程等,参加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工作,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2.学习与工作经历

2009.06-今,防灾科技学院,地质工程学院,副教授。

2006.12~2009.6,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2002.09~2006.07,北京工业大学学习,博士;

1997.09~2000.07,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硕士;

1992.09~1996.07,西北工业大学建筑工程系,学士;

3.主讲课程

[1] 本科生课程:岩土工程勘察,32学时

[2] 本科生课程:基础工程,48学时

[3] 本科生课程:地铁与轻轨,32学时

4.主持或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1] 2008~2009年,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综合风险防范与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工作,负责“1:100万地震灾害数据库建立及地震风险图编制”子课题的研究工作。

[2] 2009~2010年,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灾情综合研判与风险分析技术”,负责并完成“地震灾害生命线工程易损性及损失评估研究”子课题的研究工作。

[3] 2009~2010年,完成“四川省彭州市小鱼洞镇灾害应急预案及防灾演练实施方案编制”和“四川省彭州市小鱼洞镇灾害风险评估”项目(项目来源:国家减灾中心、李嘉诚基金会)。

[4] 2010年,承担并完成“国家防灾减灾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青年领军人才培养工程论证”项目工作。

[5] 2010~2013年,参加河北省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项目来源:河北省发改委),作为技术负责人承担并完成廊坊市、张家口市、石家庄市、衡水市等主城区震害预测专题工作。

[6] 2012~2015年,作为专题和项目负责人,承担“城市防震减灾规划基础研究及其应用(ZY20110102)”和“基于振动台试验的建(构)筑物倒损模型研究(ZY20120103)”项目(项目来源: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创新项目团队资助计划)。

[7] 2014~2015年,承担“房屋建筑及边坡的地震脆弱性曲线参数测试”项目,项目来源于“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2013BAK05B02)科技支撑计划。

5.代表性学术论文

[1] 孙银涛,徐国栋,龙海云,等,2016,震级与破裂长度统计关系研究[J],地震学报,38(5):803-806.(通讯作者)

[2] Xu Guodong, Zhou Zhenghua, Bo Jingshan, Effect of ridge topography on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594-597 (2012) pp 1696-1701. (EI)

[3] 徐国栋,袁艺,方伟华,史培军,玉树7.1级地震震后损失快速评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31(1):114-123.

[4] 徐国栋,史培军,周锡元,2010,基于功率谱的三参量人工地震动合成[J],建筑结构学报,31(9):111-118. (EI)

[5] 徐国栋,史培军,周锡元,基于目标反应谱和包线的地震动合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30(1):1-7.

[6] Xu Guodong, Fang Weihua,Shi Peijun, Yuan Yi, Fast assessment on residential building loss and population displacement after the Great Wenchuan Earthquake Disaster, 2008, the 14th 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7] 徐国栋,方伟华,史培军,袁艺,2008,汶川地震损失快速评估,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8(6),65-74。

[8] 徐国栋,马东辉等,2007,泉州市规划区场地抗震性能与土地适宜性分区研究,世界地震工程,23(4),153-162。

[9] 徐国栋,周锡元,郭明珠,董娣,2007,典型振动信号时-频分析方法研究,世界地震工程,23(2):26-36。

[10] 徐国栋,周锡元,闫维明,2007,强震地面运动超随机特性的几点注记,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7(1):6-17。

[11] 徐国栋,周锡元,闫维明,董娣,2005,超随机特性对地震动谱特性和时间历程的影响,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5(5):6-16。

[12] 徐国栋,周锡元,闫维明,董娣,2005,考虑超随机特性的人工地震动合成,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5(4):11-17。

[13] 徐国栋,周锡元,董娣,杨润林,2005,强震地面运动的超随机特性研究,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5(2):1-9。

[14] 薄景山,徐国栋,景立平,2001,土边坡地震反应及其动力稳定性分析,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1(2):1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