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建设 >> 培养方案 >> 正文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1-01-31 [来源]: [浏览次数]:

一、专业代码:081005T

二、专业名称: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三、学制:四年

四、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学科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胜任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防灾减灾与管理,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宽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一定国际视野,能面向未来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六、培养要求(毕业要求):

(一)、知识要求

1-1.了解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1门外语;

1-2.掌握数学、力学和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至少1门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并能运用其解决一般工程问题,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应用前景;

1-3.掌握工程地质条件对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影响规律,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和选用原则,掌握工程测绘、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4.掌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规划、勘测、设计、防灾减灾的基本方法,掌握工程结构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其他软件应用技术;掌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施工的基本技术、过程、组织和管理,以及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工程检测和试验基本方法;

1-5.了解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与规程,了解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发展动态和相近学科的一般知识。

(二)、能力要求

2-1.具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拓展知识领域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2-2.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规划、勘测、设计、施工、防灾减灾和管理的能力;

2-3.具有应用语言、图表等进行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具有常规工程实验(测试)仪器的运用能力;

2-4.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三)、素质要求

3-1.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3-2.具有基础理论扎实、基本业务娴熟的专业素养以及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3-3.具有立足于本专业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掌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

能胜任城市地下铁道、地下隧道、地下商业与工业空间等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防灾、施工与管理。

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宽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1-1

1-2

1-3

1-4

1-5

2-1

2-2

2-3

2-4

3-1

3-2

3-3

七、主干学科:力学;土木工程

八、专业核心课程:

1.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本课程是学科专业课程模块的专业核心课,三秋学期开设,48学时,3学分,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考核形式为考试。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钢筋与混凝土材料的基本性能、钢筋混凝土构件各种受力状态下的截面应力和变形计算、粘结与锚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性能与计算、混凝土构件的使用性能及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能等。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具有一般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土力学:本课程是学科专业课程模块中的专业核心课,二春学期开设,64学时,4学分,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考核形式为考试。该课程主要讲述土的基本物理性质、土的固结、压缩以及渗透理论,土的强度破坏理论和极限平衡条件,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土压力和土坡稳定性的计算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土力学基本理论和土工试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基本的科学研究、创新能力。本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可支撑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问题分析能力、设计方案能力、使用工具能力等,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科学素质。

3.岩体力学:本课程是学科专业课程模块的专业核心课,三秋学期开设,48学时,3学分,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考核形式为考试。该课程是研究岩体特性的一门力学课程,主要包括岩体的地质特征、岩块的物理、水理及热学性质、岩块的变形与强度性质、结构面的变形与强度性质、岩体的力学性质、岩体中的天然应力、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边坡岩体稳定性分析等内容。本课程的教授内容既是本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内容,也是后续相关专业课程学习所需的基础知识。

4.隧道工程:本课程是学科专业课程模块的专业核心课,三秋学期开设,32学时,2学分,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考核形式为考试。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隧道工程勘查与总体设计、地下工程设计方法、隧道围岩分级与稳定性评价、围岩压力、隧道结构构造、隧道支护衬砌结构、隧道施工方法、新奥法量测监测技术等。本课程的教授内容既是本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内容,也是后续相关专业课程学习所需的基础知识。

5.地下工程施工:本课程是学科专业课程模块的专业核心课,三春学期开设,48学时,3学分,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考核形式为考试。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地下工程掘进技术、地下工程支护技术、浅埋地下工程施工方法、盾构技术、地下工程水防治技术、地下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等。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有掌握进行地下工程施工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地下工程施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6.地下建筑结构:本课程是学科专业课程模块的专业核心课,三春学期开设,48学时,3学分,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考核形式为考试。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地下建筑结构的荷载、弹性地基梁理论、地下建筑结构的计算方法、地下建筑结构可靠度理论、浅埋式结构、附建式地下结构、沉井与沉箱结构、地下连续墙结构、盾构法隧道结构、沉管结构、基坑围护结构、顶管、管幕及箱涵结构、整体式隧道结构、喷锚支护、特殊结构等。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有掌握进行地下建筑结构设计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地下工程设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九、毕业要求学分:175学分,其中,通识课程模块64分;学科平台课29分;专业核心课18分;专业选修课21分;跨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8分;第二课堂6分;创新创业课2分;美学教育0.5分;劳动教育0.5分;集中实践模块26分。

十、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表,详见附件《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十一、课程体系拓扑结构,详见附件《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十二、培养方案基准进程,详见附件《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十三、教学年历,详见附件《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